“种草营销”中,如何监测用户的转化?

“营销无法创造购买商品的欲望,只能唤起原本就存在于百万人心中的希望,梦想,恐惧或者渴望,然后将这些 “原本就存在的渴望” 导向特定商品。”

品牌热衷的“种草营销”就是如此。

当下,“3小时卖出1.1亿”“2小时,卖出4014万湖北商品”……无一不在刺激着各个电商品牌的神经,纷纷利用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布局自己的“种草营销”策略,从内容文案到渠道铺设、广告投放,将用户从种草(产生购买欲)一步步拉向长草(购买欲更加强烈),最终拔草商品(购买)。

在营销推广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最受关注:最终转化了多少?进一步将问题拆解,就是电商品牌需要弄清楚,哪些促使用户形成拔草的转化?转化的功劳应该归因给谁?

这点很重要,因为可能会影响到营销的精细化程度;获客成本;以及转化率的提升。那如何监测用户从种草到拔草的过程,并进行归因?

谷歌的Campaign Manager中的Floodlight功能可以帮助解决此类问题。

借助此功能,电商企业可以跟踪转化情况,并生成转化次数报表(转化次数指访问网站的用户浏览或点击某个广告后执行相应操作的次数)。

那么Floodlight如何进行监测?

当用户加载含有Floodlight代码的网页时,广告服务器就会访问用户的 DoubleClick Cookie。然后,Campaign Manager会对每次Floodlight的展示进行通宵检查,查看其ID是否与之前Campaign Manager广告在回溯期内收到的任何展示或点击相匹配。如果没有找到与此Cookie ID相符的展示或点击,则系统会舍弃相应的活动记录。

需要注意一点,Floodlight所记录的转化是,曾在指定的时间段(称为回溯期)内看过或点击Campaign Manager广告的用户所发生的。

如何进行归因?

Floodlight会将转化自动归因到与用户最后一次交互的广告上,任意一次指定用户展示或点击的回溯期,都是根据发生该次展示或点击的展示位置的设置值而定。

如果用户点击过或看过多个展示位置中的广告,那么Campaign Manager会采用投放广告展示位置的回溯期内发生的最后一次点击。如果没有任何点击,则会采用最后一次展示。账户中默认的回溯期为点击30天,展示14天,上限为90天。

下面列举两个案例:

(1)点击型转化示例:

图中小王先看到投放的广告A,并点击进入了着陆页,他在着陆页里了解了该品牌推广的产品并成功“种草”,但当时没有完成购买。

经过30天的“长草”阶段,小王通过搜索相关产品的信息,再次进入官网并成功“拔草”,那这次“拔草”转化功劳会归因到转化前小王与广告的最后一次交互,也就是30天前小王点击过的广告A。

(2)浏览型转化实例:

小红和小王不一样,小红在22天的“长草”期里与该品牌投放的两个广告都有交互,她先看到广告A,然后点击进入了着陆页,没有购买就离开了;10天后可能在其他的媒体平台中,小红又看到了相同产品推广的广告,但因为她之前到达过着陆页,所以没有点击广告,随后过了12天,小红终于还是忍不住 “拔草”了。

小红的这次“拔草”,转化功劳同样归因为转化前她与广告的最后一次交互,也就是12天前成功曝光给小红的广告B。

注意一点,在这种涉及到多个广告的转化流程中,每次与广告发生交互,回溯期的时间会刷新重新计算。

至此,各位对回溯期与点击型浏览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转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能会困惑一个问题:“回溯期最高只能设置90天吗?”,回答只有“是”。

虽然有时候用户长草的时间很长,比如我,只会默默看看我的玛莎拉蒂300元购车代金券,也许有些“草”种在心里长的太久,注定会枯萎的吧……

今天分享的内容就结束了,你们“种草”Floodlight了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